长宁国际12年级女生Cindy:我选大学的其中一个标准是……
Ad
文 | 齐琰 编 | Joey
图 | 受访者提供、Pixabay、Unsplash
2019年夏天,长宁国际外籍人员子女学校12年级的学生Cindy,与她的团队一起为上海心连心公益基金会一位患有心脏病的孩子筹得了3.5万元的手术款,让孩子得到了及时救助。
这次募捐活动从筹划到执行历时两个多月,不仅让一颗小心脏得以继续跳动,也让一个家庭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同时,它还唤起了上海多所国际学校师生和社会机构的公益热情,以众人之力帮助更多亟待被救助的孩子。
公益,不在于捐了多少钱,而在于唤起了多少人的爱。而内心存有爱的人,整个人都会闪闪发光——Cindy就是这样一个会发光的女孩。
帮助别人,是让自己也感到幸福的事
Cindy今年17岁,参与公益活动却已有很多年。她去过崇明岛,探访一位妈妈自己开的孤儿院;和爸爸一起去过柬埔寨,为山村里的老人和小孩盖房子;回台湾,为花莲山区的留守小孩组织夏令营;在台湾“世界展望会”和上海“你是光”公益团体做长期志愿者……
其实刚开始接触公益时,Cindy只是跟着学校一起完成“社会服务”这门必修课,他们去过养老院,也去过上海本地的小学给孩子们上英语课。但随着参与公益活动的次数越来越多,她发现,帮助别人是一件能让自己也感到无比幸福的事。
Cindy爱笑,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像一轮明亮的月牙;她也很健谈,言语间透着活泼和开朗。只是每逢谈及有关小孩子的话题,她就会不自觉地把手放在胸口,整个人变得柔软起来,眼光中,闪烁出满满的心疼。
“儿童心理学——我已经想好了大学的方向,毕业之后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加入无国界医生组织,为战争中受难的儿童疗伤。”Cindy的语气谦逊而坚定。如果不是坐在她的对面看到她真实的模样,很难相信这是一个17岁女孩对未来的期许。
Cindy知道当无国界医生是一份极具压力和挑战的工作,有些医生在结束工作后都需要一些时间自我疗愈。即便如此,她仍对此抱有坚定的信念。她说:“因为那会让我感到幸福。”
第一次被触动,内心燃起一团火
Cindy第一次体会到这样的幸福,是跟着爸爸去柬埔寨给山村里的留守老人和小孩盖房子。
那是8年级的暑假,爸爸带着她在柬埔寨待了两个星期。“那是我第一次摆弄木头、竹子;第一次看到一家人挤在一个简陋的、几乎不能遮风挡雨的棚子里;也是第一次看到有人因为得到我们的帮助而流眼泪……”Cindy说。
“小时候,我常听外婆说‘爱自己的家人是小爱,能够像爱自己一样去关怀别人,那才是大爱’,可是那时候我都不懂,也没有体会。在柬埔寨,当我们盖好房子,把钥匙交给一位老奶奶的时候,她拿着新钥匙哭了。那一瞬间,我忽然明白了外婆的话。对我而言,我只是用了一个暑假里的一点时间做了一点小事,但对那位老奶奶而言,这却是改变她生活的大事,这很触动我。”
从那以后,Cindy就开始常常自发地参加公益活动了。除了假期去不同的地方,平时在上海,Cindy也会作为志愿者去幼儿园当助教,陪小朋友们玩、教孩子们说英文。她喜欢小朋友,用她自己的话说,她就是很会带小孩,也不知道为什么,跟小朋友在一起就会莫名地很开心……Cindy在说起这些事情的时候,心里就像有一团火,但她觉得光有自己这团火力量还不够强大。
“看到那么多亟待救助的孩子,我最深的体会就是觉得我们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就比如去柬埔寨盖房子,我们用两个礼拜的时间盖了四幢房子,却只能给最需要的人住,还是有很多人住得很简陋。那里的情况远远不是盖一些房子就能够改善的,那里有很多小朋友患有艾滋病,他们没有钱治疗,父母在城市打工,只留下祖孙两代人,他们的状况其实比我们看到的还要糟糕。还有比如像今年夏天我们救助的做心脏手术的小朋友,我们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筹到的钱款也只能帮到一位小孩,谁的病情最危急就救谁。可其实在他身后,还有许多病重的小孩在焦急等待。”
学业之余,为心脏病儿童筹募手术费
做公益并不容易。在学校这片净土上,学生能够得到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多方帮助,然而一旦走出校门,从零开始走访社会机构,运营整个项目,就会面临很多挑战。
还好Cindy有一些公益经验。从去年8月担任学校Interact Club的主席起,她就曾推动过多项公益活动,帮助心脏病童的项目正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上海学生才艺大赛”是她给这个项目制定的主线,她邀请了多所国际学校的师生一同参加,希望借由比赛门票和慈善义卖来筹得足够的钱款。
项目之初,Cindy几乎全靠自己一个人在忙,从策划到执行,每一个步骤都是她挽着袖子加班加点地干。但随着项目推进,需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最终发展到就算熬夜也无法完成的时候,她才发现自己需要帮助。而寻求帮助是她一度认为不太好意思开口的事情。
Cindy不想麻烦别人,不过学校老师和社团的同学们都很给力,当她忙不过来的时候,就一起卖票、四处张罗募得慈善义卖品。Cindy自己也走访了上海两大Rottery Club分支,还邀请到不同国际学校的音乐老师来当评委,并在大赛当天上阵主持,最终吸引了150多位观众前来参加活动,筹得了足够的手术费用。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比如如何管理团队、如何分工,还要思考如何平衡学习和工作两方面,因为这中间一定会有取舍。另外我要特别感谢我的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还有家长们的解囊相助。”Cindy说。
虽然Cindy认为自己的力量很小,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项公益活动得到了学校的特别关注。学校决定明年继续参考这个模式,扩大募款活动,争取帮助更多的小孩。
Cindy在公益领域的持续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她获得了由东亚国际联盟学校组织EARCOS颁发的国际公民奖。作为毕业班的学生,繁重的学业让她不得不卸任学校Interact Club的主席一职,不过她依然留在社团中继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与此同时,Cindy也很期待未来的大学生活。她说:“我选大学的其中一个标准就是看这所大学有没有公益服务类的社团。现在我还小,只能在学校和父母的帮助下做一些小事,未来我希望能遇到更多和我一样对公益充满热情的人,一起去做更大的事情!”
爱的传递——父母珍贵的馈赠
Cindy决心把公益的火苗燃烧到世界不同的角落,而点燃小火苗的,正是她的父母。“从小,爸妈就一直说,我们要尽力去帮助那些没你那么幸运的人。小时候我常看到一些信,里面有小朋友的照片和成绩单,那应该是爸妈资助的一些小孩,可是具体是什么事情、为什么资助我就不知道了,爸妈也没有跟我和哥哥特别讲过。”Cindy说。
“是的!”一直坐在Cindy身旁的妈妈Vinnie接过话来,她说:“那是九八年的时候,台湾大地震,当时大约有一千多人死伤,很多孩子一夜间变成孤儿,很可怜。那时候我们就在想自己可以做点什么。当得知世界展望会组织了资助这些孤儿成长的项目时,我们就加入了。后来这个项目一直在延续,我们就一直资助,到现在已经20年了。”
Vinnie和先生是基督徒,“彼此相爱”是信仰带给他们的基本信条。面对有需要的人,帮他一把,是Cindy从小从父母那里感受最多、也是最平常的事情。当然,关爱别人并不仅仅指金钱的资助,有时候,陪伴与安慰是更为珍贵的东西。
有一次,Cindy爸爸接到朋友的电话,朋友的父亲病故,爸爸便订了机票飞往朋友身边参加老人的告别式。那天晚上,Vinnie跟孩子讲这件事的时候,她说:“人活在世界上不是只有自己,关心和帮助有很多形式。很多人都说我们要先顾好自己再去帮助别人,其实不然,关怀在很多时候都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有时候,哪怕仅仅是陪伴,也会给别人带来安慰。”
把孩子当成人一样去尊重
身教大于言传,Cindy的父母带给她和哥哥的,除了爱的传递,更多的,还有理解、信任和尊重。
把孩子当一个成人去尊重,是Vinnie特别强调的。她说,千万别小看孩子,有时候我们还需要反过来向他们学习。“从小到大,只要是正当的事情,我就会鼓励兄妹俩尽量去尝试。未来不可预测,世界那么大,我希望孩子们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当然这份自由也不是完全绝对的,在Cindy和哥哥还是小孩的时候,妈妈的原则就是,有关安全和健康的事情没什么可讨论的,要讲科学、听医生的话。但除此之外,当Cindy和哥哥想做什么的时候,Vinnie会和他们一起讨论,只要能赢得她的信任,她就放手让孩子们去做。当有意见分歧的时候,她也不会一味劝阻,而是会耐心听听孩子们说什么,去努力理解背后的原因。她说:“孩子们的身上有很多能量,有时候只是我们看不到而已。”
“当然了,放手的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在慢慢失去我们的权利,这是必然的,孩子在长大,我们要给予他们理解和尊重,因为那是他们想要的人生啊!”Vinnie说。
Cindy一家全家福
父母的爱与信任,是Cindy和哥哥最好的能量加油站。Cindy的哥哥目前在加拿大读书,Cindy也即将开启自己的大学生活。虽然现阶段还不能决定大学到底去哪里上,可是Cindy的妈妈说:“做父母的总是希望孩子们离我们近一点,也当然不希望未来他们做危险的工作,但是如果这份工作是他们所向往的,也为此做了足够的功课和努力,那我反而也不觉得自己能够劝阻,不如尝试着去理解他们,相信他们能应对。”
妈妈的娓娓道来,与Cindy的活力和自信正相呼应,像两只手臂环成一颗心,里面装满爱的能量。
上海秋冬时节的阴天格外清冷,窗外的梧桐叶随风起舞,奇妙的是,Cindy的故事和她妈妈的话就如同缕缕阳光,让窗外原本寒冷的景致,变得温暖起来。
-End-
00
齐琰
亲子专栏作者,儿子出生后开始国内“旅居”生活,现居上海,是继厦门和北京后的第三站。日子是脚步与时间的叠加,期待在陌生的城市里,不停遇见。
《公益,温暖这个季节》
菁kids 2019 12-1月合刊
更多菁彩内容 点击查看[导读]
封面故事
会发光的女孩
国际学校里的戏剧演出:
是公益活动,更是帮助孩子内心成长的旅程
资深公益人张翼飞:
做公益,是中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门课
|校园|浦东协和双语:让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中成长
|教育|儿童的心里有一片伊甸园
|父子|家庭和学校里的慈善教育
|旅行|以色失物招领纽芬兰
|父母|一图胜千言
|父母|公益,不必功利
本文原载菁kids 12-1月合刊《公益,温暖这个季节》,印刷版于2020年1月出版发行,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进入TRM SHOP订阅。
菁kids上海
www.jingkids.com
国际教育|家庭生活|社区活动
更多菁彩内容
请点击阅读原文